兒童行為觀察 
  
 
2007 / 1 / 8 (1 歲 10 個月)
  
  今天的天氣非常的乾冷
以致不想外出活動 在家裡望著堆積如山的書籍 也正好有機會消化消化
這幾天對於INGRAM 的觀察有一些心得 也希望有科學的方法加以記錄

觀察的重要性
1.觀察是一種連續發展的過程,他有對象及內容
觀察是一種感官的利用、重要資料的選取與證實,以及偏見的消除。
2.英國洛克(Locke, J)說:「經驗和觀察是通往真理唯一的道路」。
3.英國莫賽(Moser, C.A.)說:「觀察可說是科學探究的第一等方法」。
4.德國科夫家(Koffka, K.)說:「一切科學都是以觀察為根據」。
5.蒙特梭利(Montessori, M.)說:「不知道觀察的老師,就不足以擔
任一位幼教老師」。
6.每位幼兒皆須予以觀察,因為每人每天都呈現出四種的我,
亦即所謂的周哈里氏窗:

• 他人知道 他人不知道
• ----------------l------------------------------------
自己知道 公開的我 背脊的我
自己不知道 隱私的我 潛在的我

可觀察的兒童行為
行為是一種態度的表現。是個體面對環境後的一種反應。有看得見(顯
著行為),有看不見的(隱藏行為)。她們類似冰山,看得見的少看不
見的多。教師在觀察兒童行為時,要注意以下可觀察到的行為:
1.非語言行為(nonverbal behavior)
例如,各種肢體語言。孩子的臉部表情可以反應孩子的心態或行為。有什麼不同的心理或行為大概有不同的情緒出現,情緒往往可以寫在臉上。例如:
A. 微笑:愉快、掩飾自己的緊張或焦慮、藐視
B. 哭泣:身心不悅、害怕、失望、挫折、生氣
C. 搖頭:不贊同、不同意、否認
D. 丟東西:生氣、不滿、發洩、抗議
E. 點頭:認同、承認、同意
F. 眼神:專注、興趣
G. 逃避:焦躁不安、缺乏興趣、害羞
H. 僵直不動:恐懼、害怕、懷疑、嚇呆
I. 說話結結巴巴:緊張、傷心、害怕
J. 說話速度快:得意、緊張、高興
K. 重複話語或文字:強調、希望對方知道

2.空間行為 (spatial behavior)
例如,在自己周圍建構空間,平常吾人看得見的兒童行為動作皆屬之。

3.語言外加行為(extra-linguistic behavior)
例如:說話速度、插話傾向,屬於說話的形式層面。

4.語言行為(linguistic behavior)
例如,說話內容及其結構


觀察紀錄的方法
1. 個案日誌法:紀錄個別幼兒詳細而長期的資料日記是每天變化以及一位孩子生活的里程碑
*一般都是親近者觀察紀錄
*記錄孩子發展的全面性與續接性描述
*可用VIDEO 或AUDIO來補助文字的紀錄
*例如觀察一位幼兒


2. 日記法:以個別或少數對象詳細而長期的資料
*同上
• *例如陳鶴琴觀察兒子陳一鳴從出生至808天,而於1925年發表「兒童心理之研究究」。


3. 檢核表法:檢測預定行為項目之出現與否
*觀察前應先設定兒童的行為
*再按行為的程度或類項事先設計表格
*檢核表都是事後的檢核
*是主觀的評量
*例如,兒童上課時的情形


4. 事件取樣法:紀錄預先選定的某特定類別事件的發生(事前設定)
*事前先設定要觀察的行為,俟行為出現時觀察並作紀錄
*沒有時間的限制
*例如,觀察幼兒吵架的行為


5. 軼事紀錄法:紀錄典型新的行為、反映和一切可表現個性的行為事件
(隨時記錄)
*針對某一孩子或團體,發生的事件或新發展之觀察
*隨時發現隨時觀察並作紀錄
*這種紀錄是採縱貫法,對某一相同的孩子或同體反覆觀
察一段時間。
*例如,兒童聽了故事後,行為是否有改變的觀察。


6. 時間抽樣法:辨別與紀錄預先選定並詳細定義的具體行為的發生
*適用於單位時間內發生次數多的行為,至少十五分鐘就
會發生一次的行為較適合。
*亦可觀察每次行為發生的持續時間
*觀察前要事先界定行為的定義並設計紀錄表
*把觀察到的行為次數予以統計,以推論幼兒的行為全貌
*例如,幼兒吸吮手指頭


7. 評量表法:將兒童的行為之程度以數字來表示的方法
*量化的簡單測量
*不需在現場直接紀錄,可快、易、省時
*較主觀屬於觀察者的判斷
*只評量程度,不易了解過程
*例如,幼兒上課的情形評分


8. 檔案評量法:將幼兒各項作品、經歷過程或工作成果彙集成檔案
*兒童的學習成果作業的反思
*內容可包含工作、展示、紀錄的檔案
*例如,兒童的檔案


9. 樣本描述法:樣本描述是針對兒童行為或事件的描述
*樣本可以一位或多位
*比較多的節描述。
*例如,兒童正在遊戲,把情形說明記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pling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