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陪孩子走的路 
  
 
2007 / 4 / 17 (2 歲 2 個月)
  
  2006-09-17 16:55:55
我陪孩子走的路
從小孩上國小到高中結束這段時間
是身為母親最長的一個挑戰
這段期間意味著你的孩子會從你身邊漸行漸遠成為一個獨立的成人
以發展的角度來看
孩子在這個階段
生命經歷了二次的重生
一次是乳牙脫離
一次是恆牙長出
由幼兒期進入兒童期
由兒童期進入青春期

這幾天真的發現孩子成長驚人的速度
當孩子表達字彙能力增加 他的世界就這樣直接展現在你的面前
這種感覺
就像唱KTV時候不斷被插播歌曲 或者無情地被切歌
於是 會懷疑是自己的歌藝太差 還是唱的不夠過癮


我想感受最強烈的時刻
是滿二歲的冬天
每一件衣服都從過大的戲服轉變成露出一截小腿的七分褲還有手臂的七分袖了
有一些懷念 他乖乖躺在臂彎裡的安定
現在是魔鬼的二歲 所有的安定都將面臨挑戰
不過基本上還是可以預測的範圍


在正式進入教育體制之前
我陪孩子走的路依然是如此親密
全世界就是我和他
我知道他生氣是因為想吃還是想睡覺
他說的童言童語我是第一個解讀出來的

這些都是我的驕傲

在植物園遇見一位當了十七年義工媽媽的媽媽
她跟我說
在孩子上小學之前的這段日子是最輕鬆的
一但上了小學一直到考上大學之前
都是挑戰

這對於我而言
真是一項極大的打擊
我以為最累就是這個時期了

原來精采的還在後頭

也很感謝她點醒了我要更珍惜學齡前的這段親密時光
建立起一段可以信任的永久關係

孩子的吸收力是驚人的
他單純地全盤吸收不假有他

卻引起了我焚燒般的焦慮
這種擔心
我以為過了一階段就會減輕
卻是不止境地加重

消極的禁止
不如積極正面回應
所以我開始了自己進修的日子

開始讀一些教育相關的理論 心理學
我開始唸書
唸書

從基礎理論開始讀起
從心理學開始
我接觸了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理論
讀起來是這麼地無趣
然後在許多的資料裡面總是被提及的幾個關鍵字
重複出現
卻又殘缺不全
整個概念像是做一個拼布作品

我問自己為何要讀這些東拼西湊的東西

因為沒有明確的目的=考研究所 職務需要
常常會生氣自己沒事找自己麻煩

就在自己要放棄的當下
我的兒子總會適時提醒我
他面臨的發展與認知上的進步

讀書不為了別的
只是想知道想要找答案
靠自己的理解來認識問題的真相

 

2006-09-15 17:10:42
不要為了虛榮心學習
有了孩子之後
時間的計算方式有了奇妙的變化
分秒必爭是處理自己的瑣事
面對孩子的時候時間就要慢下來慢慢的陪著他

這幾天和幾位朋友談天
不約而同地講到了教育這個話題

現在的教育選擇多元
學習的項目也五花八門

許久以前有一位退休國中校長的兒子
他經營一家全美語補習班在中部一個純樸的鄉鎮掀起一股炫風
清一色的外國人臉孔不同的膚色文化與語言衝擊著在地的文教事業
有好幾次我也被當成外籍人士與他們聚會
因為我敎的科目正是時髦的英語
就好像我也要學著當外國人

我當時真不想如此被貼標籤
也覺得這樣崇洋媚外的扭曲態度不是很恰當
我知道我希望學好英語這個語言
是希望我可以用外國人的語言來介紹我自己的文化與思想

而不是移植外來的思想來決定我學習語言的態度

這位經營全美語補習班的老師用全都是外國老師
創造了一時的轟動
但是相對之下
熱潮過了學生反而迅速流失
我分析過原因
首先是外籍老師的管理問題非常棘手
學生需求與溝通無法順利達成
太過口語化的教學對於升學無所助益
文化的差異與相互的態度影響教學品質


這些是一種必然的失敗
如果一開始學習的重心不是純粹著眼在學習上
就容易失去焦點
由其學習是一種行為
是一種持續的行為
並且需要正確的認知與態度
學習的過程會隨著認知發展而有所變化
但是是持續進行的
就像螺旋方式
有時候需要回頭檢視確認
增加深度的同時也會間接挖掘一些廣度

我曾經不解的是
有許多家長沒有看清學習的本質
我認為學習本身是帶有些許寂寞孤獨與枯燥的成分
一定要正視這個無趣的過程
如果希望孩子彈鋼琴
要先想想
枯燥乏味的練琴過程會不會抹煞學習的熱情
如果會
要怎麼溝通
自己要怎麼陪伴孩子度過這個時期

不要為了虛榮心讓孩子學習

為了虛榮心而讓孩子參加一些才藝課程

你會
意志薄弱
一遇到經濟吃緊的情況就詫然截止學習

為了虛榮心而讓孩子參加一些才藝課程

你會
比來比去
將比賽視為學習這項才藝最重要的事情


為了虛榮心而讓孩子參加一些才藝課程

你會
斤斤計較
學習成果與自己期望值的出入

然後我所看見的是
孩子也許學的興趣盎然但是因為家長不想繼續付出高額學費而終止
孩子以為是他做錯事了所以媽媽或爸爸不給他學了
這樣容易有半途而廢的習慣

為了比賽
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

真的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
速成的都是為了短暫的目的

精算一下

從幼稚園開始學習的每一項才藝課程
已經有愈來愈專業化的趨向

學樂器 繪畫 舞蹈 這些藝術領域
大致來講有一些基本的開班脈絡
團體班 基礎班 初級班 入門班 高級班 一對一指導

 

一般而言在學齡之前都抱持著玩玩就好的心態
於是團體班親子班大行其道
收費也是平價而可以接受的範圍
大約進入基礎班以後就開始加入嚴謹的基本元素了
這個時候最容易讓家長陷入困難
一個是來自學校老師的評鑑
通常是鼓勵繼續學習可以晉級.....等等說詞
不過
我想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你可能要思考接下來如果繼續學習
誰要扮黑臉
誰要扮白臉
比較妥當的方式是讓家長自己來扮黑臉
讓老師提供學習的正向能量
畢竟老師是專業教授的人
在愉快且正向的能量之下孩子會學習的更好

而家長要面對的是孩子耍賴鬧脾氣的時候
只有你清楚他是因為想睡覺而不想練習

 

學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領域的投資
除了本身學費之外還有相關的器具工具的投入

然後要考慮到之後升學壓力的衝擊
要如何繼續

練習時間的安排
相關作品的收集與保存

替孩子作個忠實且完整的紀錄

就算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繼續
也要讓孩子知道這個過程是美好且有意義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
我有一個文房四寶盒子
是我小時候學書法用的工具
我的作業以及相關的物品都收入這個寶盒裡

每當我寫字的時候我會想起我曾經如此努力的練習過
並且收集著我所寶貝的每一次回憶

到現在我還是隨時都可以重拾寫書法的樂趣

相同的方法我也用在許多學習的項目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pling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